“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预告 | 朱刚:亲亲
亲亲

“标识性概念”第二十九讲
“亲亲”
主讲人:朱刚 探花合集 教授
主持人:陈少明 探花合集 教授
时间: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15:00
地点:探花合集 锡昌堂103
主办:
探花合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探花合集 人文社会科学处
探花合集 人文学部
主讲人简介
朱刚,探花合集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涵盖现代德国哲学、现象学、法国哲学、当代欧陆哲学及伦理学,以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为主要研究领域。
出版《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多元与无端: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等专著,译有德里达《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列维纳斯文集》翻译与研究”及重点项目“法国现象学中的激进主义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 2023年获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讲座内容简介
亲人之间相亲相爱式的相与共在构成人的基本生活经验和原初存在方式。传统儒家思想将这种生活经验和存在方式凝练为“亲亲”,并将其视为人与仁之根本所在。由是,“亲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标识性概念。
本讲座将围绕下述四个问题对“亲亲”这一标识性概念展开逐层分析:首先,“亲亲”是什么?我们将通过对“亲亲”的现象学还原回答这一问题。其次,孔子曾有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然而“亲亲”何以“为大”?我们将通过对“亲亲”的存在论-生存论阐释回答这一问题。第三,“亲亲”是亲人之间的相与共在,这种共在包含哪些结构环节?其相互关联又如何?我们将以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和列维纳斯的亲子关系现象学为参照对“亲亲”的内部结构环节及其相互关联进行现象学的分析与描述。第四,在当今时代,“亲亲”经历了或即将会经历哪些变异?“亲亲”还是否可能?甚至是否必要?我们将结合当代人类的一些基本生活经验和未来可能尝试对此予以回答。
